钢板屏风工位现货之所以普遍偏少,核心原因可归结为“低周转 + 高不确定性”——厂商、经销商和终端客户都在“去库存”,谁也不敢提前压货。具体表现为:
钢贸流通环节大幅萎缩
近两年大批民营钢贸商退出,传统“蓄水池”功能消失,社会库存向钢厂端集中,导致市场可即时提货的现货量肉眼可见地减少。
终端订单碎片化、定制化
屏风工位多为办公室二次改造或新增工位,尺寸、颜色、走线、配件高度分散,工厂更愿意“按单下料”,而不是先做成通用规格放在仓库里等客户。
钢材价格波动大,囤料风险高
钢板占成本 60% 以上,价格一旦下跌 5%,毛利就会被吃掉 20% 以上。厂商普遍采取“以销定产、小批量多批次采购”来对冲风险,自然就不会有太多现货。
资金压力与仓储成本
钢板屏风体积大、花色多,若备齐常规 5 种高度×5 种长度×3 种配色,就要 75 个 SKU,占用资金与场地。中小工厂宁可把现金留在原料周转上,也不愿押在成品库存。
电商“先拍后产”模式强化
主流平台店铺展示的多为“虚拟库存”,页面写“现货”实际接单后才排产,7–15 天发货。真正常备 3 天可发的现货不足店铺销量的 10%。
一句话总结:
不是没人做,而是没人“敢”做——在需求碎片化、价格波动大、渠道去库存三重压力下,钢板屏风工位自然“现货少、交期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