办公家具按空间布局定制的核心思路:先“量体”再“裁衣”,把功能、动线、企业文化一并“装进”家具里。具体可分四步落地:
空间体检
用CAD+激光尺把每根柱子、每扇窗、每条梁都标出来,记录采光面、插座位、空调口,拿到“三维坐标”后再谈设计,避免家具搬进来才发现挡了光、遮了风口。
功能切片
把整层面积切成“高、中、低”三种密度区:
高密度(开放工位)→ 选可升降、带走线巢的模块桌,1.2 m 起步,0.6 m 可拼接,团队扩张只需“+1 模块”。
中密度(会议/协作)→ 折叠隔断+带滚轮培训桌,3 分钟“变身” 6 人脑暴岛或 20 人路演厅。
低密度(老板/会客)→ 整墙系统柜把 30% 私人物品“藏”起来,桌面只留 1 张真皮垫+1 盆绿植,空间瞬间“放大” 1.5 倍。

动线算法
用“热力图”模拟员工一天的路径:咖啡机→工位→打印区→会议室。把最常用的文件柜嵌在打印区背面,走线距离缩短 20%;把冰箱塞进茶水间拐角,取咖啡不绕路,早高峰拥堵立减。
风格即品牌
科技型公司用白色烤漆+阳极氧化铝,灯光一打就是“未来感”;药企选暖灰防火板+绿植隔断,既防菌又显温度。家具颜色与 LOGO 主色保持 30° 色环差,拍照发圈自带“品牌滤镜”。

成长型留白
所有定制柜体高度统一 1.1 m,上方留 0.3 m 空腔,未来加一层搁板就能多放 200 本档案;桌脚预埋螺母,3 年后加高 10 cm 只需拧 4 颗螺丝,无需拆墙、无需换家具。
一句话总结:先让空间“说话”,再让家具“回话”,办公家具定制不是填满房间,而是把企业未来 5 年的成长轨迹一次性“写”进墙体与桌面之间。